教师论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书册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孔凡、李冬梅
日期:2020-06-11 责编:教科室
 【摘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书册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与编撰《通读指导手册》到课堂实施所采用的三种课型,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阅读素养,较强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本文把书册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形成的有效课例进行了梳理总结,致力于探索并形成书册阅读教学的有效形态。
   
       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并要求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来精选、重组学科课程,创新课堂教学,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一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册阅读教学作为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一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果选择内容丰富,语言精良,思想深刻,内涵丰厚的作品来读,不仅可以弥补语文教材单篇阅读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文本,把握故事发展脉络及作者的情感走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背后的社会问题,锻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认同能力。但是与单篇阅读相比,书册阅读更为复杂,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阅读、真正阅读并实现深度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自身认真阅读的前提下,还要精心设计课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一、书册阅读教学实施的规划
(一)研读与规划
1.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准确理解是教师的内功,其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向与效果,下图是对核心素养的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的内涵解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书册阅读过程中,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思维发展与提升
运用联想和想象,获得多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文学现象,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阅读的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
能感受汉语言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
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
文化传承与理解
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
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2、研读书册,编撰《通读指导手册》

      只有教师先把书熟透了,才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的底气。研读以撰写心得体会的形式提交研读成果。依据书情、学情,编写的《通读指导手册》。《通读指导手册》是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真正阅读、深度阅读的好帮手。《通读指导手册》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有时间规划,有方法可循,有问题启发。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撰写《西游记》、《朝花夕拾》等书册的读书心得,已经编写出了《朝花夕拾》、《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等书册的通读指导手册。
(二)研发三种课型
   根据阅读与教学的需要,我们探索并开发了书册阅读教学的三种课型,即导 读课、研读课、展示课。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轴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地位为两翼,我们明确了三种课型各自的功能与价值。导读课重在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和动力,制定阅读计划;研读课重在阅读方法的落实,阅读能力的建构,点拨和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展示课重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成为涵养学生人格学品的宝贵经验。截至目前,我们实施并且效果良好的导读课有《笑谈大先生之<朝花夕拾>》,《揭秘领袖之<红星照耀中国>》,研读课有《开启神奇的探秘之旅——之<海底两万里>》,展示课有《朝花夕拾》课本剧展演,《一代文豪是怎样炼成》等。
二、书册阅读三种课型实施的具体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导读课
    应该强调的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任务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参与的动力,帮助学生找准阅读的兴奋点和切入口。同时,还要使学生理解、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要求、成果呈现的方式、过程评价等。只有这样,核心素养的养成才有可能。
1、联系现实消除经典隔膜
教学案例:《笑谈大先生之<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消除与作家和作品之间隔膜,激发阅读兴趣
问题设计:鲁迅也爱起外号?
鲁迅也毒舌?
鲁迅也爱玩?
鲁迅也是个吃货?
鲁迅也养宠物?
设计思路:
无论是对鲁迅本人,还是对这部经典作品,学生包括老师都有“畏惧”感,怎样消除因时代变迁和语言形式上的生疏而造成的隔膜呢?本课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入手,顺势结合《朝花夕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导入有关鲁迅的轶闻趣事,拉近与作家作品的距离。
实施效果:
学生生活趣事与文豪的童年记忆交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与作者融为了一体。并通过文本内容的提取,让学生对书中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活泼生动而丰富的语言材料,经过梳理与整合,也改变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生涩难懂的固有认知,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图3 《笑谈大先生之<朝花夕拾>》
2.对比分析寻找阅读入口
教学案例:《领袖探秘之<红星照耀中国>》
教学目标:激发阅读兴趣,引导阅读角度与方法
问题设计:
(1)对比分析我所知道的红军领袖与斯诺笔下的红军领袖
(2)对比分析红军领袖与国民党军官住所与面对威胁的表现
 一是将红军领袖简单的窑洞陈设与杨虎城将军高大巍峨的大厦和邵力子主席宽敞的衙门花园对比
二是将红军领袖们被通缉后的满不在乎、悠游自在与蒋委员长到西安时全城戒备森严的场景对比
设计思路:
作为一部红色经典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对学生有很强的革命传统教育意义,书中涉及到许多的革命历史史实,是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是翻译过来的文字,缺少精彩连贯的故事情节,读起来难度大。与书中所描写的红军领袖形象作对比,同时将两党的领袖将领做对比,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写中使学生建构起对人物的基本形象特点的认识。具有整合性、启迪性的问题,也提示了学生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实施效果:
通过这两上问题的设计,加上图片与文字,帅哥领袖、叛逆领袖、神人领袖、学霸领袖一一进入学生的视线;生活简朴、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勇敢无畏的红军领袖也赫然出现在面前。而这一教学设计,为学生阅读文本打开一了扇窗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自觉地对内容进行筛选和梳理,有所关注,有所舍弃,灵活思维、对比思维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激发了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实现了优秀革命文化、爱国爱民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3.鉴赏品味感受作品魅力
教学案例:《京味儿寻踪之<骆驼祥子>
教学目标:通过形象愉悦的鉴赏体验感悟作品魅力
活动设计:(1)电影片断欣赏,导入新课
             2)北京“街头小剧场”
设计思路:
积极愉悦的审美鉴赏体验同样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京味文学”的鲜明代表。充满浓郁地方色彩的北京话随处可见,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走上北平街头,近文本所处的社会情境,去感受体验祥子的生活环境及遭遇,我们以直观的视觉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
实施效果:

我们以老舍的《茶馆》的电影片段导入,灰暗的街道,匆忙的车夫,热闹的茶馆,高调顺口的“数来宝”一下了把同学们吸引住了,并设计了一幕街头小剧场,摘取虎妞和父亲刘四爷争吵的一个片段,通过现场体验及表演,亲身感受人物或泼辣、或尖刻的性格特点,感知矛盾冲突,体验北京话的表现力。通过切身体验、相互评价,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语文、形象、情感之美。
          4.阅读规划实现层递深入
凡事有规划,有步骤,这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为此,在导读课上,我们充分尊重并指导学生一起制定整本书的阅读时间规划、阅读要求,并提前呈现阅读成果的呈现形式,计划开展的专题活动等,使学生的阅读有有方向,有节点,有动力,避免了读书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另外将整本书划分为几个部分,也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研读课
    基于核心素养的研读课应立足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构建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也是老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的重要依据。研读课因学生的阅读所需灵活的设置课时,主要采取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研讨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中重要人物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把握好文学作品的思想主旨,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1.创设情境,切准重点。
    教学案例:《开启神奇的探秘之旅——<海底两万里>研读课》
教学目标:通过完善神秘人物——尼摩艇长的档案表,来完成对小说人物的探究,理解小说的复仇主题。
问题设计:
(1)比较档案表中的两张尼摩艇长的照片,选出一张接近你心目中      的尼摩船长形象,来谈一谈自己对艇长形象的理解。
(2)揭秘人物——有人说尼摩艇长是破落的印度王子,有人说他是高贵的法国绅士,有人说他是一位科学狂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复仇的疯子你认为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设计思路:《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学生对于这本小说的阅读兴趣很高,但是关注了情节,而忽视了对人物和主旨的深刻理解。理解小说人物是阅读的重点,学生没有整本书的概念,缺乏勾连前后的意识,这节课我们以探秘为关键词,以完善人物档案表为切入口,意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掌握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方法。
    实施效果:
    从课题的设计,到问题的设计,再到整节课气氛的烘托,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探秘之旅。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与碰撞中更加清晰,分析评价小说人物的方法在交流中梳理总结,得出了对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的深刻认识。
                    2、发现难点,提升思维。
    教学案例:《大圣来也——之<西游记>阅读研讨课》
    教学目标:结合阅读中的疑问,分析孙悟空形象的发展变化
   问题设计:
    1、孙悟空只是在人前卖弄了一下本领,须菩提祖师就要将他赶走,祖师是否不近人情?设置这样的情节有何深意?
    (2)、在玉皇大帝面前孙悟空也不曾害怕,难道孙悟空就没有怕的时候?
    设计思路:
    以学定教,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这节研读课的设计起点。随着阅读的持续深入,阅读素养良好和不足的学生,产生了较大反差。需要研讨交流,以生带生。两个极具思辨色彩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人物的思想观念,抓住了文本的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养成。
    实施效果: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的作用应恰到好处,不能取代,只能启迪。这节课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既解决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展示课
    成果交流与展示是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必备环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实践的重要途径。在兴趣的导引下,在深入的交流研讨积淀后,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达展示显得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创作、表演。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审美,传递价值,展示课是最好的载体。
1.梳理体味,表达鉴赏
阅读过程中的圈点勾画,批注,读书笔记的书写等,可以让学生在沉静的阅读实践中,积累、梳理,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地开展一系列书写绘制活动,如绘制《西游记》取经路线图,师徒四人关系思维导图、神仙和妖怪法力排行榜;《海底两万里》的鹦鹉螺号潜艇示意图、航行路线图等。
在设计展示课的时候,特意给阅读过程踏实认真,或是不擅长现场展演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设置一个展区,展出优秀阅读过程作业:优秀“读书笔记”展,优秀“书册批注”展,优秀“手抄报”展,优秀思维导图展等。这些作品展示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点滴积累,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上所下的真功夫,更是学生建构与运用语言的体现,有利于提升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话语重组,发展创造
教学案例:一代文豪是怎样炼成——《朝花夕拾》展示课
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剧的展演,进一步把握书中的人物形象,并梳理出鲁迅先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展示的任务设计:
情境一:无忧童年(百草园、雪地捕鸟、五猖会、寿镜吾)。
情境二:苦闷少年(庸医、父亲的病)。
情境三:立志青年(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展演的评价标准:
A.      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2分)
B.      台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动作、神态表演准确生动。2分)
C.      切合鲁迅先生当时的心理,给人启迪(1分)。
设计思路:
这是一本鲁迅带有自传色彩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特点出发,指导学生从收录的10篇散文中,选取其中的经典片段,改变成小剧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串演起来,展演不同时期的鲁迅,从而完整表现出的鲁迅成长的心路历程。
实施效果:
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的剧本梳理、创作及修改,排演,对语言进行重组,对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之间反复的协商、讨论、分工、交流碰撞,充分体现了理解、合作和尊重的精神,进而达到了全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豫ICP备17001450号-1   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红旗路73号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594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