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讨论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李冬梅 陈峰
日期:2022-03-10 责编:34中管理员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李冬梅  陈峰

一、实践背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推行,以及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学生的阅读能力被提到了更加显著的位置。相对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占据更大的优势。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对作家及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等方面会有更透彻、更清晰、更深入的认知与感受,学生在品析交流中会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通过在对比、变化发展中分析、辩证思维等,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通过开展多种多样活动,有效输出,推进语言的建构和应用,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学生方面,普遍对整本书阅读有畏难情绪,缺乏阅读兴趣,更缺少有效的阅读方法,呈现机械化、被动化、表层化的状态,缺乏主动意识,不能够以美的眼光去看待语言文字,缺少探究、思维和创造的动力。

二、行动实施:

(一)教学准备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和部编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指导。 着力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从而实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要求。

2、细读书册,交流研讨,深入理解相关载体书目。

教师进行先行阅读,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阅读教学。在实践中,我们构建起了字斟句酌细思量--博采众长凝智慧--研讨反思共成长的教师整本书阅读专业成长路径。

3、明确教学实施的目标、过程,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基于对整本书和学情的准确把握,编写了应的名著阅读《通读指导手册》,注重任务驱动,设置任务群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有规划,有方法可循,有问题启发。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真阅读深阅读

(二)实施阶段

深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并初步确定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课型模式:推荐导读课--重在激发兴趣,了解主要内容,制定阅读计划

过程指导课--重在方法引导,鉴赏交流思辨,深入剖析探究

成果展示课--重在展示成果,建构总结提升,理解传承发展

在三种整本书阅读基本课型模式的架构之下,精心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1、角色演绎,消除经典隔膜

《朝花夕拾》作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第一本名著,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单就阅读兴趣上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为了进一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我们组织开展了题为《忆往昔朝花夕拾  探心路旧事重提》的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情境表演,梳理并统整鲁迅的成长经历,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心路历程。学生积极投入,兴趣盎然。

2、别样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著作,由于该书纪实作品的写作风格,又是翻译过来的作品,再加上学生缺少对历史史料和背景的了解等原因,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导读课,首先从人物入手设置教学环节:共产党人真实再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如领袖也叛逆?领袖被通缉?激发学生发现书中“好玩”的地方。接着推出第二个环节:军事史诗动地惊天。视频欣赏,感受红军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长征精神,最后同学们齐声诵读《七律 长征》,再次感受红军的精神力量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执着的革命信仰,从而进一步激发阅读渴望。                  

3、时代融合,创新阅读呈现

为进一步梳理保尔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了解其成长经历,探究其心路历程。我们进行了《保尔的表情包》教学实践,首先通过表情包这一现代元素为切入口,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而后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系统梳理文本内容;然后以表情包创意设计表情,理解鉴赏品评;书写设计理由,直指语言建构;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打破交流时空限制;品评交流,深入理解提升;评选优秀作品,激发互动热情。

4、情境写作,体验感悟提升

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分第八章时,我们引导学生细读“瓦莉亚英勇就义”片段,想象并描述谢廖沙得知真相后的反应,同时给瓦莉亚写一篇墓志铭。

通过设置具体情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结合生活体验,切身感受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感,从而对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写作实现准确地传情达意的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5、影视欣赏,对比审美鉴赏

适时灵活地引入影视欣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在审美鉴赏和比较中达到对文本深入理解的目的。如《西游记》之“四圣试禅心”的影视欣赏课,首先向学生发布了任务,提醒特别关注猪八戒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之后进行交流品鉴:最后进行文本对照,两相对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对影视、对小说对文本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读书交流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等活动也是非常好的阅读教学途径。

三、反思及展望: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通过细致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形成了一批较为成型的教学案例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成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养成,如圈点批注、对比勾连、交流讨论等;阅读兴趣逐渐浓厚,班级阅读氛围正在形成;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建构并运用语言,发展和提升思维,审美鉴赏和创造,同时在作品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实现着素养的不断提升。

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1、要进一步明确阅读主体,落脚点在学生。

反观以上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导读课,还是学法指导,还是成果展示,主导者始终是教师。学生对文本对名著的理解的深浅似乎都在老师身上。当然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即主动赏析、主动质疑,主动形成成果方面,还需要深入的探究。教师的作用不能仅停留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要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生发问题,主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并使其固化为一种习惯;同时也使各类阅读方法固化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一种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养成,建构更强大的自我。

2、要进一步拓展阅读的深度。

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进行系统性的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就他本人感兴趣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深入探究,指导学生围绕探究点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在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到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真正地投入到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大价值。如进行《水浒传》的阅读中,可以围绕人物出身不同而造成的人物性格及追求的不同。

3、要进一步建构课内外阅读同一体系。

课程标准及统编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和指导中明确提出要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着力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但就目前开展的阅读教学来看,两者虽有联系,但似乎联系不是特别强。要能够充分利用教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取阅读方法,并应用到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巩固的同时,积累并梳理新的阅读体会与收获,应用到单篇阅读中。同时也进一步加强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如教材中选用了三篇《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可以把这三个单篇和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整合、精读等。

4、要进一步树立多文本阅读意识。

虽然整本书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来说,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占据很大的优势。但孤立的阅读文本,仍然不能形成对作家、作品、写作手法、时代特点等的全局性认知。教材推荐的名著阅读书目,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但教学实践中如果仅局限于单本书的阅读,一部分学生深入的阅读需求就会受到限制。教学中应当适时开展群文阅读,聚焦于作家、主题或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在多部作品的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从而感受社会、体验人生,建构学生极大丰富的精神世界。例如在进行《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入《小兵张嘎》、《白洋淀纪事》、《红岩》等红色经典书目,或精读,或略读,有选择地勾联、对比阅读,从而对共产党人的精神及当时的战斗生活、时代特点等有更明晰的认识,而不同的写作风格,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残酷中的坚守与美好等。

5、要进一步拓展阅读展示的形式。

就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来看,阅读和展示的形式还略显单一。以手抄报、思维导图、角色扮演、小论文等形式为主,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推广更加多元的形式,例如开展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辩论赛、阅读简报、读书沙龙、百家讲坛、公众号等。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和成果展示,拓宽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渠道,搭建更丰富的平台,让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成果都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呈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让阅读展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豫ICP备17001450号-1   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红旗路73号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594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