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
上虞情结---王远荣
日期:2011-05-09 责编:

52号至今,仍在回味与校长老师们准备去上虞,上虞的点点滴滴,在我的脑海中不仅挥之不去,随着回校后工作的忙碌,反而越来越清晰。

合作

3月份校长对此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了安排,语文组的老师们在刘荟组长的带领下开始了对胡凤君、李冬梅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从设计到实施听评课的指导,看着语文组老师们的忙碌,面对问题时真诚的建议,作为局外人仍能感受到浓浓的同事之情,也更加理解了组内同事的内涵:行事相同、相与共事;执掌同一事务、共事的人。文化课堂的核心价值:合作在语文组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指导

425号下行,去上虞上课的老师们用一下午的时间在校内进行了最后的磨课展示,易校长,楚校长,还有相关学科的教研长、老师们参加了听课,可能是由于老师们临走时的心情比较紧张,课堂中从设计到实施都存在一些问题,易校长和楚校长听完课后,当即进行了指导,尤其是易校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老师们从思案到教案的点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法、学法、评价等斟酌,让我心中充满内疚,从晚上六点多到夜里十一点多,我也真正地理解了什么是指导: 指导即指点引导。如何指点老师走出迷津,走出教材,走出自我,引导老师走进学生,走进目标,这是之前我没有想到的。

责任

426去上虞的路上, 16个多小时的路程,四位老师除了休息的6个小时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内化昨天校长提出的理念与行动方法,他们或思考、或在研讨自己的导学稿思案,或在打开电脑制作课件,或在勾勒课堂评价的方法,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眼中偶尔透露出的焦虑,看到他们有想不通的地方时和校长再进行沟通,我此时仅想到的两个字:责任。因为责任,他们将不辱使命。

阳光

427上午近12点到达了上虞,在上虞人热情的接待中,老师们的神情轻松起来,中午吃饭间,认识了两位从云南来上课的老师,其中一个数学老师满面笑容,语言幽默,很快与我们的高、李老师熟络起来,不一会饭桌上的氛围活路跃起来,旅途的疲劳出消除了不少。窗外的阳光我们几个上课老师的脸上,看上去格外生动。

素质

428,在上虞再一次聆听了张俊华博士的报告:教育教育者的素质,他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阐述教育领导者应具备的八大素质:广阔的视野、宽厚的胸襟、阳光的心态,法治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专业的能力、健康的体魄。素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提升素质,才能真正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一切。

践行

李冬梅第一节课,高石第二节课,王晓燕第三节课,胡凤君第五节课。28号的夜晚,他们紧张而又兴奋,忙准备评价表、准备课堂语言,梳理课堂实施思路,就这样到凌晨一两点才入睡。429一大早,李冬梅就起床了,没有吃早饭,就赶往学校,将提前买来的鲜花放在教室的前面,准备第一节课,课堂上冬梅情绪自然,笑容满面,与学生课前沟通非常好,看到冬梅自信的眼神,稳重的神态,我当时就想,成功的基础首先是自信,处而不惊,这点冬梅做到了。一上课冬梅用上虞的民间艺术作为导入,学生的眼光瞬间被点亮,课堂上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淡淡的花香混合着书香还有俗世泥人张的骨气与智慧始终在教室里飘荡。

高石老师的课没有顾得上去学习,不过有易校长和李固军老师给他加油,让高石老师更加自信,没有看到当时课的情景,但从高老师课后的神态及语言可以感受到课堂中他和他的学生们是多么投入,带着几分好奇,我和高老师聊了起来,了解到一些课堂的情况:从运动游戏中开始,在运动游戏中结束,体育课有其学科特色,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运动,愉悦了精神,获得了技能,整节课学生是主动在训练,不是被动参与。这不正是我校倡导的文化课堂价值“尊重、合作、多元、和谐”的体现吗?

由于之前与学生的良好沟通,第三节课一上课王晓燕老师和学生就进入了课堂状态,晓燕语言甜美,教态亲切,学生的眼光始终在课堂内容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发挥了导学稿的导和检功能,带领学生自学和检查,同时课堂上尝试加入了小组及个人评价,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愿望,调节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导学稿的功能:导和检在晓燕的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期待与兴奋中迎接了第五节课,对胡凤君而言,等待是漫长的,对我而言,等待中充满渴望。渴望精彩的结局,渴望责任在老师们努力中完成,就在这种心理中,第五节课开始了,果然一开始,伴听着三国演义的一段视频对话,我的思绪进入了三国纷争的年代,孙权劝学给了不少启示:善劝,受劝不正是胡凤君这一节课前后经历的最好体现吗?课前校长善劝,将课堂的理念与价值通过具体的课堂行动耐心地告诉老师,课中君接受劝说,通过学习内化将校长对课堂的诠释在课堂中进行了践行。劝需要眼界,受劝需要学习的能力。

我能做好孙权劝学中的哪一个角色呢?

梳理

当所有课结束之后,上虞教研员帮助77位教师梳理了思想:

数学教研员谈到提出三个问题:数学课情景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指向性,课堂的有效追问。

英语学科说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课标、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了解环境,了解自己。

语文教研员说到:对学生的学习上,教远大于学,老师两面强势预设的多,生成的少,学生的学习活动上设计不指向目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范围窄等等。

一路走来,收获着来自不同学科教师的贡献的对课堂、课程的理解,忘记了由于自己组织不精细,给老师们带来的不便,忘记了由于自己服务意识不强,没有照顾好老师们在上虞的生活与工作……

回来的行程中,老师们仍在谈论课堂的空白与精彩,谈论课堂的价值与取向,谈论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谈论在上虞的一切……

“解读14问,每课反思,问题诊断,博采众长,策略行动,建构自我”张博士的六条策略将指导我们以后的工作!

豫ICP备17001450号-1   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红旗路73号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5943024